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范立
如果前一晚睡不好,第二天你還會開車嗎?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問題不大。然而,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睡眠質量在駕駛方面影響頗深,尤其是患有睡眠呼吸障礙的人。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,夜晚每小時呼吸中斷8次,白天超速、急剎車或突然加速等危險駕駛行為的幾率就會增加27%。此外,其他原因如焦慮、失眠導致的睡眠障礙同樣有此風險。這些人也更有可能在車禍中嚴重受傷或死亡。
駕駛人長期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差會形成“睡債”,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“睡債”累積而造成的。一個人長年累月地睡眠不足或者長期睡眠質量差,“睡債”會與日俱增,當增至一定程度時,身體就會渴望睡眠,從而影響注意力和操控能力。睡眠不足會加重疲勞感,導致駕駛時注意力不集中、反應遲鈍、操作失誤增多,甚至出現瞬間意識消失、短暫瞌睡等現象,極易發生交通事故。
目前,疲勞駕駛現象較為普遍,因此造成的死亡事故,已占據駕駛人肇事的第二位。由于睡眠質量差引起疲勞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加。據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局的報告,困意作為獨立因素,每年可引發約10萬例交通事故,導致7600人受傷,1500人死亡,占所有交通事故記錄的1%~3%。研究表明,在因瞌睡引起的交通事故中,55%的肇事者是25歲以下的青年,其中75%是男性,可能與男性往往對自己駕駛技術更自信有關系。
日常生活中,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,可提高人的睡眠質量,降低駕駛事故的發生。因此,作為駕駛人需要知道困意對駕駛安全的影響,掌握自己生物鐘的規律,以便在感到困倦時能及時停止駕駛,確保行車安全。經常開車的人,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,即使周末和休息日也不例外。良好的睡眠是防止疲勞駕駛的有效方法,如果第一天晚上沒有睡好覺,休息不好,第二天最好不開車或少開車;如果第二天要開長途車,前一晚一定要睡好覺。不要對自己的駕駛技術盲目自信。謹慎駕駛,才能保障安全?!?